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成果展示
温州大学获奖成果简介:《大曲的演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19    浏览次数: 次    分享到:

奖励名称: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授予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奖励等级:二等奖

奖项类别著作

出版单位: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7

作者:柏互玖  


成果简介 

本书共六章,由八部分组成。“绪论”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提出“大曲的演化”这一新论题。第一章“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大曲前形态”,从音乐本体、用乐功能、承载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上古乐舞具有大曲前形态的意义。第二章“制礼作乐、躬著雅颂:礼乐大曲之形成”,从音乐体制、用乐功能等层面阐释“六代乐舞”为礼乐大曲形态,论证了礼乐制度对礼乐大曲形成的意义。第三章“叩钟调磬、女乐罗些:俗乐大曲之彰显”,探讨了魏晋俗乐大曲形成的历史渊源,魏晋俗乐大曲的乐器组合、结构术语及其承载机构与承载群体。第四章“东西交融、兼容并蓄:礼、俗大曲之交响”,探讨《唐六典》出现“雅乐大曲”的原因及其意义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的传承和传播,揭示了唐代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互为彰显,繁盛交响之历史局面。第五章“式遵旧典、容有新变:大曲发展新趋势”,从礼、俗两个层面梳理宋元至明清数百年间大曲发展、演化的轨迹,论证了大曲对中国大型套曲体音声形式具有的“母体”意义。第六章“当下大曲遗存的个案研究”,以《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和《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中的器乐套曲为考察对象,探讨其与大曲之密切关系以及在当下依然被称为“大曲”的原因,揭示大曲遗存丰富性存在的事实。“结”总括全文,并对本书主旨做进一步申论。

主要内容

运用“整体史”的研究理念,以形态、功能、制度为视角,采用“三个层面两个维度”的研究思路,按礼、俗两条脉对大曲进行整体研究,既探讨了大曲的本体结构及其形成,又研究了大曲的整体音乐文化,其意义是拓宽大曲研究的视野,深化大曲的研究内容,丰富大曲的整体认识,揭示大曲整体性、全面性、丰富性、贯穿性存在之历史事实。

本书认为,“大曲”之名的形成与“曲”作为“乐曲”概念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西周之前,“大乐”与“大曲”的观念尚未形成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大型歌舞音乐,本无所谓“大乐”与“大曲”之别;至周公制礼作乐,有了礼乐、俗乐类分以后,国家将一些体现氏族部落精神的大型歌舞音乐进行规范,纳入礼制仪式,从而有了“大乐”的概念;其后,随着“曲”作为“乐曲”之义在秦汉时期形成,用于世俗人情、娱乐审美的大型歌舞音乐也就具有了“大曲”的意义。西周以降,大曲一直以礼、俗两条脉贯穿发展。其中,史前社会是大曲前形态时期;两周是礼乐大曲形成时期;汉魏南北朝为俗乐大曲彰显时期;唐朝为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交相辉映的时期;宋以降,礼乐大曲在国家制度层面一以贯之,俗乐大曲开始向缠达(令)、诸宫调、杂剧、器乐套曲等音声形式演化;乐籍制度和礼乐制度解体以后,国家礼制被民间接衍,各种套曲体音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多种民间礼俗仪式。

观点和方法创新

1.观点创新:其一,在历史演化层面,探讨了大曲在宋元以降的演化形式,论证了大曲与套曲体结构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阐释了明清时期人们将戏曲以及当下民间乐人将器乐套曲称为“大曲”之现象,揭示了套曲体的本质与形成渊源。其二,在音乐运行层面,揭示了由礼乐制度、音乐机构、乐籍制度架构成的支撑体系对大曲发展、演化的重要意义,大曲在宫廷、地方官府、民间网络化传播、传承之事实。其三,在音乐功能层面,论证了礼乐大曲存在之事实,揭示了大曲自西周以降按礼、俗两条脉发展、演化的轨迹并探讨了礼乐大曲与俗乐大曲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关系。

2.方法创新:运用“整体史”的研究理念,以形态、功能、制度为视角,采用“三个层面两个维度”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音乐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按礼、俗两条脉对大曲进行整体研究,改变前人治大曲研究只关注大曲曲目、曲名、结构名称考释之局限,拓展了大曲研究的视野,更新了大曲的研究的方法与理念。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本书核心内容有17篇论文发表,其中CSSCI期刊论文11,《唐俗乐大曲的结构及其形成》《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南诏奉圣乐>创作者考辨》三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舞台艺术》全文转载。《宋俗乐大曲形态研究》《整体整合: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理念与路径》《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三篇论文分别获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作者简介


柏互玖,安徽无为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博士,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6项。学术研究涉及中国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等领域,出版专著《大曲的演化》1部,参与主编大型中国音乐史研究丛书《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全13册),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优秀奖,温州音乐奖,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大学优秀教师,温州大学优秀党员,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


Copyright©2015 温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715B室

邮编:325035    电话:0577-86599893

Email:wzukyc@w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