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成果展示
温州大学获奖成果简介:《青少年公益行为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15    浏览次数: 次    分享到:

奖励名称: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授予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奖励等级:二等奖

奖项类别著作

出版单位: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5

主要作者:胡瑜  郭仁露  巩彦平  

 






成果简介

该著作共九章。第一章总体概括地介绍了公益行为研究的思想渊源、历史与现状,并对公益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进行分析。第二章全面总结并归纳了各学科研究公益行为所采用的基本取向,即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特别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公益行为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并展望了公益行为未来的研究趋势。第三章在整合各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对公益行为的解释最有说服力的三种心理学理论。第四章侧重于公益行为的动机模型分析,编制了青少年公益动机问卷,并初步调查了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动机。第五章从行为倾向的视角来探讨青少年的公益行为,着重调查了青少年公益心的内隐观和发展特点。第六章分析了个体在儿童早期和青少年时期两个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公益行为特点,并重点探讨公益行为本身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七章按照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别考查了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微观系统因素、中观系统因素和宏观系统因素。第八章重点考查了公益行为的后果变量,探讨了参加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和积极作用。第九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和促进青少年的公益行为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并对青少年的公益行为进行干预研究。

主要内容

公益行为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然而在心理学中却刚刚起步。胡瑜教授团队把公益行为引入到心理学,借鉴心理学中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研究范式,对公益行为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探讨,该著作紧扣“青少年公益行为”这一主题,系统阐述了青少年公益行为的研究基础、研究取向、理论解释、动机分析、行为倾向、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教育功能和干预促进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较为完善的研究框架,为公益行为构建了完整的研究体系。

该著作建构了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应用实践方案。该著作不仅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做出理论解释,为青少年公益行为的研究探寻理论依据,而且还针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实际问题,如我国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青少年公益行为的代际传递及干预措施等社会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详尽论述。

观点和方法创新

第一,为公益行为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考虑到公益行为是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对象,该著作把公益行为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立足于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并且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立场,充分汲取了多个学科的观点,对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

第二,为公益行为贡献了前沿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在分析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关键因素时,该著作采用了社会生态系统最新的分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青少年公益行为促进的探讨。该著作中所含的一系列实证研究,不仅开发了青少年公益行为、公益动机、公益心的测量工具,还逐一考察了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微观中观、宏观因素,更进一步探索了青少年公益行为的教育功能和干预方案,深入揭示了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内在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公益行为贡献了前沿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我国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研究》(项目号为BHA140080)的结题成果,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同和肯定。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为该著作序,认为该著具有综合性强、系统性强、前沿性强和现实性强等四强特点,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优秀成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乐国安教授在《心理科学》为该著书评,认为该著是公益行为心理研究的奠基之作;华东师范大学崔丽娟教授在《心理研究》书评,认为该著是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学马剑虹教授认为该著具有原创性,是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公益行为的前沿性学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梁宁建教授认为该著是一本具有原创性与开拓性、科学求实与辩证论述有机结合的心理学学术著作。该著作获得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胡瑜,湖北秭归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温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瓯江特聘教授)、美国奥本大学访学学者,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资助计划、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人才计划。现任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浙江省高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温州市社科联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等项目,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特殊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与行为研究等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等转载。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研究方向为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等30多项;指导学生在《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温州大学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等奖项。


Copyright©2015 温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715B室

邮编:325035    电话:0577-86599893

Email:wzukyc@w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