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成果展示
温州大学获奖成果简介:《回归与超越——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06    浏览次数: 次    分享到:

奖励名称: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授予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奖励等级:一等奖

奖项类别:著作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主要作者刘玉侠



 

成果简介

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批准号16ASH006)的最终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

著作主要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四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围绕回流农民工群体,从流出——回流的系统过程,描述和分析农民工进城原因、城市经历和回流动因等内容,探讨回流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参与、政治参与和经济参与等状况,并通过回流农民工与在地村民、回流农民工与未回流农民工的对比分析,来总体揭示回流农民工的流动特性、价值作为和行动逻辑。同时,本书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对农民工回流后的角色构建以及身份重构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对如何发挥回流农民工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政策建议。

观点和方法创新

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学术贡献主要有:第一,成果突破现有理论,提炼本土化的理论解释路径理解中国农民工的流动问题。首先,以往研究多是从乡到城的关系去研究农村发展问题,本成果则从城到乡的关系去探讨农村发展问题。认为农民工外出、回流和返乡再参与是一个系统性行为实践过程,其行为选择有内在逻辑和机理,从中可以探寻回流农民工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可能性和条件。其次,本成果不局限于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而是关注农民工回流后对农村的社会影响,揭示和解释回流农民工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第二,首次对农民工的回流动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概括。本成果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首次将回流动因分为“个人的发展需要”、“家庭的责任召唤”、“生存的无奈选择”、“故乡的眷恋与期盼”四种类型,其中,“个人发展需要”和“故乡的眷恋与期盼”是主动回流,“家庭的责任召唤”和“生存的无奈选择”是被动回流。第三,首次强调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作用。成果揭示和解释回流农民工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基于回流农民工占比较高且有增长趋势;回流农民工较在地农民有许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等事实,认识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作用,他们成为当前农村最重要人群,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是主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坚实社会基础。第四,提出更切合实际、更符合现实需求的政策建议。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促进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以提升他们的行动能力,更好发挥回流农民工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化解由于被动回流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时也期待能吸引更多年轻农民工返乡发展。

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本书主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3,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人口学》全文转载9篇,形成了较好的理论观点和学术影响。该成果为社会各界加深对农民工回流现象和回流农民工群体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创新性认识框架;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案和若干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作者简介

 

刘玉侠,女,温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


Copyright©2015 温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715B室

邮编:325035    电话:0577-86599893

Email:wzukyc@w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