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名称: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授予单位:教育部
奖励等级:青年成果奖
主要作者:王志强、卓泽林
奖项类别:著作论文奖
学科门类:教育学
篇章结构
第一,在“学理”维度阐释了大学知识生产模式演化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了创新创业、知识创造与扩散、集群创新等核心概念,构建了中国大学变革趋势与基本动力的理论体系;第二,在“范式”维度提出了理念之维、结构之维、制度之维三重维度的概念体系,分析了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学变革的内在源动力、变革维度与路径、外部制度政策环境变迁与影响;第三,在“事理”维度系统论述了大学变革的战略方向、主要形态、核心领域及基本路径,研究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主线的大学变革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现实性;第四,在“实践”维度提炼中国高校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内生路径及其逻辑依据,既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给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提出促进高等教育-社会互动机制的整体分析框架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
1.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创新驱动阶段大学变革的内涵、维度与路径
本成果从理论上论证了大学与产业部门之间的共生演进关系,提出了创新驱动阶段的大学变革存在理念之维、结构之维、制度之维三个维度。
2.全面比较分析了创新驱动阶段发达欧美各国大学变革的主要路径
本成果比较分析了美国鼓励和推动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分享共同认可的目标和价值观为系统存在的基础,从而实现繁荣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和培育更多的创业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
3.研究了大学与产业部门互动的本质特征、结构模式与功能机制
本成果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中高等教育-社会互动机制的运行过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三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观点和方法创新
1.观点创新:分析了大学变革的内在知识生产模式演化路径,提出了大学-产业部门互动合作机制的主要模式,构建了大学知识创造与扩散的基本框架,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
2. 内容与方法创新: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按照理论指引--实践验证--体系构建的研究逻辑,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研究领域的结构化、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网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网站对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
王志强,教育学博士,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荣誉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部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创业教育、美国高等教育史、大学制度伦理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浙江省哲社重大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浙江省人文社科重大攻关汁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先后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研究型大学与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进》《欧盟国家创新政策热点问题研究》《理念.结构.功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变革》等著作多部。研究成果获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
Copyright©2015 温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715B室
邮编:325035 电话:0577-86599893
Email:wzukyc@w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