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名称: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授予单位:教育部
奖励等级:一等奖
主要作者:俞为民,孙蓉蓉
奖项类别:著作论文类
学科门类:艺术学
篇章结构
本成果共60万字,分列十章:《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理论形态、内涵与美学特征及其历史分期》《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萌芽》《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雏形》、《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成熟》《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繁荣》《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深入》《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成》《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重心转移》《旧曲学的终结与新曲学的兴起》。
主要内容
本成果主要是从纵向的角度对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对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形态、理论内涵、美学特征以及演进规律作了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总结与研究。其次,按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从萌芽到成熟、发展、终结的发展过程,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九个时期:即萌芽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深入时期、集成时期、转折时期、总结与创新时期,并对每一时期的戏曲理论发展概况、理论家与曲论著作及重要的理论问题加以具体的阐述。
观点和方法创新
本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开拓与深入: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不局限于古代曲论的某一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古代戏曲理论包括戏曲史论、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等三个方面。在某些曲论家和曲论著作中,虽各有侧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古代曲论的不同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本成果无论在宏观的研究中,还是在个案即对曲论家和曲论著作的具体研究中,都注重从古代曲论的各个方面来加以考察与研究。
二是既有史的线索,对每一时期的戏曲理论有总体的研究和论述,又突出每一时期的重点理论家及其论著,加以专题研究与论述,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增强了研究的理论广度和深度。又在对具体理论家及论著研究中,不仅仅是对其理论的描述,更注重于总结其内在的理论构成。
三是用动态的视角来审视和考察古代戏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流变过程的考察,寻绎出古代戏曲理论逻辑演进的规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曲论家之间内在的联系。
本成果的创新之处:首先,是第一部通论性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论著,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其次,在理论广度和深度上超越了前人的研究,突破传统史论著作以作者与论著为线索的论述格局,采用纵向论述和横向论述、宏观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本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古代戏曲理论,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成果的成果可作为高等院校古代文学和艺术理论的教材。
作者简介
俞为民,1951年2月8日生,浙江余杭人。197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古典戏曲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戏曲的教学与研究,曾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主要从事南戏、戏曲格律研究。代表作有《宋元南戏考论》《曲体研究》《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历代曲话汇编》(15卷)等。其中《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分别入选2011年度和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历代曲话汇编》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Copyright©2015 温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715B室
邮编:325035 电话:0577-86599893
Email:wzukyc@wzu.edu.cn